2021-03-05 09:04:59
发布时间:2020-07-15
近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的探索与北京的定位》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著作分析了中国与东南亚、中东欧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分工地位,进而找到双边贸易的竞争与互补关系,研究探索了中国与不同国家贸易投资潜力释放的切入点。
在东南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里,新加坡、马来西亚在中偏高和高技术制成品上占据明显优势,中国与其互补性要大于竞争性。与泰国相比,中国中等技术以下制成品的出口比例更高,但中等技术制成品的出口比例却远低于泰国,说明中泰在中偏低和中等制成品上存在激烈的竞争。越南、印尼、菲律宾在低技术制成品上对中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中国在其他四种技术类型制成品上有比较优势。近几年来,在国家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扶持下,中国的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高技术制成品出口份额逐年增加,相对于泰国、越南等国有比较优势,但与新加坡这样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同时,中国在中偏低技术制成品的出口上仍具比较优势,保持了增长势头。
在中东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里,中国与罗马尼亚的出口结构非常相似,在各类技术制成品上都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但由于中东欧国家对欧盟依赖度较高,中国从中东欧国家的进口与中东欧国家向欧盟的出口相比简直微不足道。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很多贸易领域亟待开发,贸易形式需要拓展,所以在各种技术制成品类型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都具备更强的互补性,不仅限于罗马尼亚一国。波兰、捷克和匈牙利等国中等及以上技术制成品的出口比例最大,同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所以在中等及以上技术制成品方面中国与其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而根据中国的资源禀赋状况变化来看,中国在低技术制成品上出口优势的衰退在中东欧国家中也得到了验证。
据此,该著作认为中国需要在坚持互利共赢的理念下,因地制宜。例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出口整体技术水平都优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也明显高于中国,但由于当地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国家对最低工资、劳动税等有严格规定,劳动力价格相对较高,中国可以向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输出劳动密集型产品,主要包括低及中偏低技术制成品来满足其外贸需求。同时,中国快速推进的工业化与现代化,对外资和技术有着极大的需求,因此还可以吸引新加坡的高端制造业企业前来投资办厂,通过更高水平的合作,实现国内高级要素的培养和升级,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需要通过出口产品差异化、引资条件改善等措施来弱化与越南、印尼等国的竞争关系。与越南、印尼和菲律宾等国相比,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逐渐呈现减弱趋势,而越南、印尼、菲律宾等国的青壮年人口比例较高,可以继续享受“人口红利”,因此通过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低端制造业可以逐渐向这些国家转移,同时中国可以在找准相关产业后,加大对当地的投资力度,将中国制造业垂直产业链条上较为基础的生产环节外包到这些国家,实现错位竞争。这样既节约了中国的贸易成本,又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实现互利共赢。除此之外,中国还可以帮助这些国家加快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贸易运输成本的减少提供便利条件。
该著作提出,中国应充分开拓中东欧市场。与东南亚国家相比,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互补性更强。因此,从理论上讲,对于一些资源丰富但发展速度较慢的中东欧国家,中国可通过输出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来换取这些国家的资源密集型产品;在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往来中,双方可以就资本与技术类产品进行产业内合作,促进双方贸易结构多元化,同时积极鼓励中国优秀企业到中东欧国家进行对外投资。中国应重视中东欧国家的多样性,在了解各国差异性和复杂性的基础上,以“16+1合作”模式为突破口,通过开展双边务实会谈等方式,寻找到双方真正的利益诉求,并基于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结构来实现精准合作。中国政府部门可通过积极创办商品展销会,向中东欧国家推销中国商品,实现产品“走出去”。另外,中国要充分发挥不同技术类型产品的竞争优势,这有利于双方的技术溢出和学习效应的发挥。